扎克伯格近日在北京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谈到人工智能,尤其是应用到无人驾驶汽车和医疗诊断。他在会议期间回避了敏感话题,主要讨论技术和家人,没有回答记者关于Facebook在中国计划开展业务的相关问题,并对中国重视工程技术表示非常乐观。
长期以来,他一直在努力改善公司与中国的关系,目前在清华大学的经济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担任委员。
论坛期间马云赞赏他尊重中国的东方文化,扎克伯格希望马云帮助Facebook在中国销售VR产品。
Valve公司高级图形工程师Alex Vlachos在2016GDC发表关于图像渲染的演讲,几周内将发布一款Unity图像渲染插件,并公开源代码,提升VR的图像渲染效率。渲染效率提升意味着更老或者低端显卡也能很好运行SteamVR,当然也包括HTC Vive。
Vlachos表示,英伟达2012 GTX680显卡都能运行VR,只要GPU达到45HZ使用这个渲染插件就能运行VR,尽管我们推荐的是GTX970以上,但是我们希望更低性能的GPU也能做到,尽量降低用户使用VR的成本。
此前Oculus和Valve的建议规格是英伟达GTX 970 或者AMD 29,才能保证流畅的画面渲染,这个要求所对应的PC价格在1000美金以上。如果能降低GPU性能,还能保证单眼每秒90帧(FPS)的渲染速度,这样会极大程度上降低早期爱好者的使用成本。尽管不如厂商推荐规格的视觉效果出色,但是能基本达到VR的渲染要求。
Vlachos在演讲中提到一种选择性渲染技术(fixed foveated rendering),通过优先渲染画面中心的像素,因为靠近边缘的像素不容易被注意到,从而降低GPU的图像负载。如果眼球追踪传感器安装到VR头显,相似的技术可以做到只渲染视线中心的画面像素,而不降低用户的沉浸感。 2016年是消费级VR元年,在天安门广场跑完步的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小扎),今天又跑到了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与马云大聊,两人在中国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进行了一场西方至东方的国际对话。
话题从时下热门的人机大战与人工智能谈起,后又涉猎行业影响、创业建议、十三五规等,当然看似天南地北的闲扯间,话题仍离不开两人都虎视眈眈的VR领域。
马云的阿里巴巴昨天刚刚全面公布了VR战略,不仅将全面布局VR软硬件、VR购物生态,而且还提前投资了AR神秘公司MagicLeap;而扎克伯格则早在2014年即以20亿美元投资Oculus,并与三星联手推GearVR。
扎克伯格称,2016年会有非常好的消费级VR开始发货,是消费级VR产品的元年。去年Oculus和三星联合发货了Gear VR产品,今年也有下一代的产品在发货即Oculus的消费版;同时Oculus Rift今年也开始发货(Oculus首批消费版预定产品最早3月内会发货)。
扎克伯格称Oculus Rift会给消费者带来非常棒的体验,里面有内嵌很强的运算能力,能带来很好的模拟周围的环境。并称很难去描述这个感受,需要亲自去尝试之后才能去体会。
他认为,消费级VR产品的普及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每10年会是一个重要的周期,他将此与智能手机的发展进行了对比。认为参照智能手机的发展过程,2003年智能手机第一次出现,代表是黑霉、Palm等手机,现在智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十亿。之后五年,iPhone出现,并改变了智能手机的应用形态。
而VR的未来发展也会像智能手机的这个发展阶段一样,五到十年之后VR会成为市场的主流,发生重大的进步;2016年,Oculus发货,只是为了让用户能够体验到。
对话过程中,扎克伯格开玩笑地问马云,“我们的VR设备你能帮着在淘宝上卖吗?”马云满口应承:当然可以,没问题。看似不经意间的一句问答,其实透露了一个潜台词,扎克伯格早已想到要将Oculus卖到中国,虽然之前有传的Oculus中文官网被曝是山寨,但真正的Oculus来到看来也是迟早的事。
马云虽然处处在强调自己对技术不懂,打哈哈,但看得出,马云对VR/AR未来的技术发展愿景是有很清晰的认识的。
马云说,刚刚说的很多的技术内容,我听不太懂。我知道可能在座有些人也没有对技术有非常好的掌握,但是我的团队和我说了很多VR和AR的情况和发展。我听他说话,我记得就像1994年的时候,我开始做互联网公司的时候,我对互联网是什么一无所知,但是我想着的是,怎么样能够帮助人们做事情更简单。
所以当我听到VR和AR时,我想的是怎么样帮助女士和小孩能够更方便的上网买东西,他们可以更方便很舒服的买东西,更快买东西。如何使用VR科技帮助商促进销售,用户体验非常好,我们一定会实现的。
大概上面马云说的这两段话,正是阿里前几天公布的VR战略精髓。
扎克伯格对VR未来的展望给了十年的期限,他认为,希望十到十五年之后,我们的眼镜,像你戴的近视镜,可以有一个完全沉浸式体验,可以看到某一个场景,觉得就在这个场景,可以提供信息,能够感知周围的情况,能够让你去计划你的生活和日程,如果要做到这个,需要有一些巨大的科技进步,是需要我们去琢磨的。
扎克伯格提到的“巨大的科技进步”,包括视觉专家、光学专家,计算机专家等不同领域顶尖人才的协作。在这么小的眼镜上可以搭载很多的功能是会实现的,可能需要是十到十五年之内,我们真正实现之后,我们可以让世界更美好,能够让我们一天的日子过得更加的方便。
这场沟通中,扎克伯格一直在卖力推荐Oculus,说“现在还是比较大,比较笨重,不像现在的眼镜,但我们的想法是在起居室里面坐着打游戏用,或看电视时可以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感觉你好像把自己陷入了场景里面,感到自己就在另一个地方”。
并提到,在产业层面,已经有人在做4K解析图像,不久将可以在手持设备上玩非常高逼真的游戏;已有很多这样的环境技术,来让人采集视频,很快就能模拟各种场景。
除了这场高峰论坛上扎克伯格与马云大谈VR,今天晚上小扎还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出现在今晚的新闻联播,种种迹象都表明在VR这个技术大势上,扎克伯格走在了前列,更是对Oculus进入中国市场,透露了明确的期望。
扎克伯格从一个未毕业的学生,短短几年跃居成为科技行业大佬和企业领袖,背后有什么秘密?他的作息时间又是啥样的?为什么这样的作息时间让他曾无缘微软?在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回复“小扎7”,来一窥促使扎克伯格快速成长的作息时间。 扎克伯格对话马云:谈AI、AR 与 VR 以及东西方差异
今天,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扎克伯格与马云在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的分论坛上就创新话题进行了一场对话。小扎以中文开场,作为中国政府关于未来五年经济发展讨论的官方论坛,小扎开篇也提到了中国的 “十三五”。
两位对整个行业关心的人工智能(最近的人机围棋大战)、AR 与 VR 等影响未来几年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技术变革趋势表达了各自的看法,也在中美经济竞合发展的大背景下阐述了对教育和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看法。
工程技术出身的小扎(1984年 生)和老师出身的马云(1964年 生)两个科技界的领袖人物对于问题的阐述风格也完全不同。马云依然是以他擅长的打比方的方式阐述道理和事情的本质,而小扎则更多是直接回应现场主持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先生的提问。
意识到对同一个话题的两种不同风格和不同角度,台上马云笑谈 “我觉得我们之间的差别是工程师和非工程师的差别。” 扎克伯格也谦虚回应,“我可能是技术出身,没办法像马云眼光这么长远。” 这时候马老师说 “我是不懂技术,只能说这些(不那么技术的看法)。” 全场大笑。
下面看看现场马云与扎克伯格对话速录,来自36 氪的整理。
嘉宾:马云、扎克伯格,主持人:钱颖一。
对创新的定义及人工智能
马克扎克伯格:很荣幸有机会在今年的中国发展论坛和贵宾演讲。我一直在关注两会和中国的十三五。中国的快速发展让我非常敬佩,今天和马云讨论创新,我也非常兴奋。
马云:学习语言是对另外一种文化的热爱,和小扎是在 9年 前的达沃斯上认识的,两个人在门口聊了三四分钟,那时候我不知道 Facebook 是什么,他不知道阿里是什么,但都觉得对方都很有意思。
我们都对对方的文化感兴趣,从 Facebook 上看到东西文化的结合,很多人也觉得阿里结合了东西方文化,只有把东西方文化结合在一起才会赢。
钱颖一:下个五年计划的主题是创新,小扎,你怎么理解创新?
扎克伯格:创新就是致力于解决长期的问题。我们致力于解决未来十年的问题,第一是解决互联网连通的问题。第二个是 AI。最近韩国的围棋大赛引发关注,人工智能未来 5 到 10年 将取得很大进展。第三是 VR。计算机每十年计算能力就会得到极大提升。
钱颖一:所以创新就是面向未来。上周的 AlphaGo 跟李世石的比赛引发关注。围棋是一种来自中国的游戏。
马云:创新是一种非常有效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要用技术来解决问题。上周很多人担忧机器打败了人类。我认为未来机器会比人类更强大,但不会比人类更明智。
比如和人下围棋,对方输,我们会很有乐趣,但和机器下,这种乐趣就消失了。我们要意识到,机器永远比人类强大。有一点是肯定的:人的智慧是人类的核心,机器成功和失败,它对友情和爱是没有感觉的,所以我们要用机器来解决问题,作为创新的解决方式。
扎克伯格:这次围棋比赛确实是里程碑事件。人工智能在图片识别,语言翻译等应用根本上还是采用相同的技术,数据分析等。
人工智能的能量依然有限,但是未来 5 到 10年 将取得巨大进步。
马云:我觉得我们之间的差别是工程师和非工程师的差别。我关注的是怎样让我的生活更方便一些。VR 手机或将成市场主流。
【关于 VR 和 AR】
钱颖一:VR 和 AR,他们是相互关联的,能否解释下如何关联?怎么看它们未来?
扎克伯格:Oculus月底就要发货,现在还是比较笨重,但我们希望你在客厅看电视、玩游戏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现在已经有人在做 4K 解析度的设备了。
我希望未来十到十五年之后,我们能够感知自己周围的环境,规划自己的生活。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专家,但在这么小的眼睛上可以搭载很多功能。我们希望实现之后,能让生活更美好。能让生活更方便。
钱颖一:2016年 会是 VR年吗?
扎克伯格:2016年 会成为消费级 VR年。去年FB 就在和三星联合,今年也会有 Oculus Rift 上市,会带来非常好的体验。能很好地模拟环境。这种感受可能要亲自尝试之后才能体会。
接下来的一个产品是类似智能手机应用的产品。现在智能手机应用会有更多形态。可能五到十年之后,VR 手机也会成为市场主流。马云可以帮忙卖我们的产品吗?
马云:没问题。实际上很多技术我都不太懂。这和我开始做阿里巴巴的时候很像,当时对互联网行业不是很熟,只是靠理想把公司做起来的。但现在和当时很像,如果有,我们愿意帮忙。
钱颖一:下个问题关于技术和技术的影响。马克,你认为过去几年最大的技术发明是什么?什么是你最喜欢的技术发明?什么技术对中国很重要?
扎克伯格:AlphaGo 带来了很深的感触。AI 研究速度现在非常欣喜。希望会有更多的应用出来。
如果我们时间够长,AI 会比人驾驶汽车更安全。它在对人的健康和安全方面来说,是最近几年最大的成就。卫生方面,AI 也有促进,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的有效率。另外 AI 还可以研究匹配每个人的基因,对症治疗。
马云:我觉得教授和创业者之间的区别,是教授会预计大的变化。但企业家会从小问题着手,思考技术怎样解决问题,最终解决大问题。
大的创新可能要等 200年 才能完成。我们现在也在看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到来。接下来的三四十年,我觉得技术在人体科学方面会有更大的突破。在过去 300年 里,人们对太空了解越来越多,但对自身知之甚少,接下来三四十年,人类会更好地了解自己。
过去 300年,我们了解的是外在的世界,未来三四十年,我们会了解内在的自我。
只是没办法让人更明智,只有有挫折的人生才能让人变成熟,成熟的人知道要放弃什么,要追求什么。我们在未来要了解我们要追求什么放弃什么,不然会有大问题的。
【中西方文化差异】
钱颖一:我们很想知道从创新和商业角度怎么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马云:我的一个很好的美国朋友问我,他说他对中国经济很担心,认为中国未来几年会超过美国。我问你怎么这么认为?他说,因为你们这么想。我认为西方文化中,总在寻找竞争对手,研究对手在做什么。但中国文化中,佛教,儒家文化,都是在研究与自然达成和谐。所以我们的文化决定了我们不是这么有竞争性。
在美国,父母总问孩子,你问老师什么挑战性的问题了吗?在中国,父母总问孩子,你跟人打架了吗?
中国文化强调智慧,西方强调知识。谁会赢?我认为只有两种都利用好才能赢。
两种文化,两种宗教,都应相互学习,相互协作,而不是如何竞争。
扎克伯格:我对中国特别乐观的一点,是中国非常关注理工科教育。未来可能在全球就业方面,可能更需要技术相关的工作。
马云:我很尊重小扎,因为他本能里很喜欢中国文化,而不是为了在中国做生意。
中国人在给自己买东西的事很小心,但是在买股票方面却特别大方。
美国人对中国知之甚少,但中国人总在研究美国。但在美国,能说中文的人有多少。
我认为,应该以尊重和欣赏的态度去观察中西文化的差异。
钱颖一:对创业者有什么建议?
扎克伯格:我通常会说,你要想着解决问题,而不是想着去开一家公司。这在硅谷是很普遍的问题。很多人在没有想到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之前就开了公司,在我看来这是很疯狂的。
马云:如果你有梦想,你不会为了钱去做,你会不惜卖掉房子也要去做。
我当过老师,我希望我的学生会比我强,过得比我好。我是阿里巴巴的首席教育官。我希望,技术能让每个人过得更好。
有些人说,jack 我要加入阿里巴巴,我要为你工作。如果你为了赢而加入阿里巴巴,你的未来会很糟糕。如果你为了梦想加入阿里巴巴,你的前途才光明。
【关于小扎的闺女】
钱颖一:小扎,祝贺你女儿的出生,你对女儿未来在创新方面,想教给她什么?婴儿量子力学?你给刚出生的女儿看量子物理,为什么要这么做?
扎克伯格:我承诺过我要教女儿中文。我希望教给她的是一种好奇心,世界上很多东西不是显而易见的。我希望她能够自己去探索。
那本书是朋友送给我的,叫《给婴儿看的量子力学》,我想她也没看懂。
我希望她无论做什么,都能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世界大部分的变化变革是一直有人在问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我觉得这种价值观对她是有益的。 --江苏利工集团靖江不锈钢泵阀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