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空气既能发电又能供暖
我市企业在国内首创空气动力存储能源系统
实验人员正在调试空气动力存储能源系统。记者 谢智强 摄
压缩空气既可用来发电,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回收后,还能用来供暖。近日,记者从市科委获悉,重庆京天能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首创空气动力存储能源系统,预计明年将实现量产,并走出国门在哈萨克斯坦投入应用。
在京天集团实验室里,记者看到,空气动力存储能源系统主要由智能控制系统、空气压缩机、空气存储罐和发电机组4部分组成,通俗地讲,其功能就是用空气发电,每小时能发电15千瓦时。
“自去年立项启动研发以来,这已是试制的第二代中试产品。就目前掌握的技术,我们已能提供15千瓦到5兆瓦的空气动力存储能源系统。”京天集团董事长刘琪说。
那么,它究竟是如何用空气发电的?
刘琪告诉记者,整个系统是靠太阳能、风能驱动运行,在控制系统的“指挥”下,它先通过空气压缩机收集和压缩空气,存储在空气存储罐中,当需要用电时,就释放空气驱动发电机组发电,整个发电效率可达到65%以上。
此外,智能控制系统还具有网络通信功能,可实现远程云端管理,通过网络实现对整个系统的监测、控制、远程切换操作,比如实时跟踪负荷需求,根据储量自动调节切换负荷,避免人员近距离操作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
“空气压缩机在压缩空气的过程中还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可以为室内供暖,热量回收能使空气温度达到30℃,可谓一举两得,环保节能。”刘琪称。
围绕空气动力存储能源系统的核心技术,京天集团申请了8项国家专利,其中一项已获授权,产品预计明年实现量产。
据了解,目前,京天集团已在贵州签订了一项200千瓦空气动力存储能源系统合同,此外还与哈萨克斯坦签订了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包括提供5兆瓦空气动力存储能源系统在哈萨克斯坦落地应用。
“经测算,平均1千瓦设备装机成本在1000元左右。”刘琪表示,空气动力存储能源系统用途非常广泛,可解决高原地区、偏远山区等用电问题。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技术产品,今后还可以更多地“走出去”,在中亚、非洲、拉美等国家的电建项目中进行规模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