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发话了,以后要对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1月5日,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对此,人民日报海外版侠客岛称,“这是因为,围绕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开发,多年来始终难以突破部门和地方利益的藩篱,好好的一条水路,被各路‘财神’吃拿卡要,奄奄一息。”
建国以来,在长江这条“母亲河”上进行了多少开发?又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让习近平在这个时候紧急叫停呢?
周期最长的工程当属南水北调。这个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筹划的大工程,要把中国汉江流域(长江第一大支流 )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从而改变中国南涝北旱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
南水北调工程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总投资额5000亿元人民币。
目前,东线工程一期以及中线工程都已正式通水。要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的西线工程还未开工建设。
三峡大坝,是中国长江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被称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
三峡分布在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1992年获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3年10月29日三峡枢纽工程获准实施。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防洪是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出发点。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刘雅鸣曾对媒体表示,三峡工程功不可没。“每年三峡工程挡蓄洪水约250亿立方米,真正保了长江中下游的一方安澜。”此外,还有发电、航运等功能。
人工修建的水利工程,也在阻断长江的连续通航能力。长江干流总长6300公里,能够连续通航的里程却只有不到3000公里。
三峡大坝的建设大大改善了长江上游600多公里的航道,也有力地推动了上游地区航运发展。但“库外”的上游自然航道,以及部分中游航道,依然阻碍着长江航运的发展。
据新华网报道,记者随货船行驶时看到,从宜昌至重庆朝天门600多公里为三峡库区,这段航道水流平缓,江面宽阔,江水较深,适合发展航行。但库外的上游自然航段,则依旧是水流湍急,江面狭窄,礁石暗布,不利于航行。
记者看到,由于弯多水急,船舶航向很难控制,船舶虽吃水仅3.9米,但航道浅时船底距离江底只有1米左右,航行安全无法保障。
“一年之中除了半年左右的洪水期,其他时段都需要过驳,过驳的距离少则上百公里,多则数百公里。”在长江航行了30多年的渝扬号船长倪正五说,在长江上航行最担心在上游和中游的部分江段航行,不但需要领航员、过驳船,还可能会出现危险。
长江航道是“两头深、中间浅”。上游改善了,中游没有变化,所以它就变成最差的了。而中游部分河段在枯水期只有3.3米。
重庆市交委副主任梁雄耀表示,长江经济带建设航道是支撑,航道不畅将严重制约经济带建设。针对目前长江中游通而不畅的问题,宜继续加大航道整治力度,重点对中游、上游的部分江段进行优化,从而破除目前存在的碍航因素,推动整个长江航运发展。
长江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长江流域覆盖19省、几百座大中城市,频发的水污染事故是我们不能承受之重。
据统计,我国长江沿岸集聚着约有40余万家化工企业, 并分布着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上海、南京、仪征等石油化工基地。“化工围江”已成不争事实。随着各类化工园区的建立和港口码头、储罐、化工项目 的蜂拥而至,长江水质污染的风险逐年增加。
一连串的数字,足以引起足够惊醒。据人民网报道,长江江苏段水质已降到三类,长江饮用水取水量超过80%;江苏全省2/3河流水质低于三类;江苏沿江8市废水排放量占全省总量的74%;江苏段入江支流有103条,较大的排污口有130多个。
检查发现,沿江重化工产业比重过高,沿江地区较大的化工园区就有37个。“先规划、后开发,先环评、后立项,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在一些地区未得到很好实施。“先立项,后环评”的问题还较突出。
据江苏水利厅水质监测,全省近2/3的河流水质劣于三类标准,丧失了作为引用水源的功能。如果长江这盆清水再保不住,我们将面临守着长江无水喝的窘境。
侠客岛的文章中称,前些年,因为西部发展造成的电荒,很多长江上游省份开始打起长江干支流水电站的主意。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金沙江流域,河段落差大,峡谷深,水流湍急,工程多为水能开发。
截至2008年底,金沙江中游的金安桥电站,以及金沙江下游的溪洛渡电站和向家坝电站,均已开工建设。据悉,目前中下游多座水电站都在加紧前期准备,准备在今明两年集中上马。
同时,长江上游主要支流的梯级开发和规划也大规模启动。其中,岷江干流规划了17个梯级电站,大渡河干流规划了24个梯级,雅砻江干流规划了21个梯级,乌江干流规划了12个梯级,嘉陵江干流规划了17个梯级枢纽,再加上这些河流的各级支流业已形成的大大小小梯级开发态势,整个长江上游水电开发一发不可收拾。
此外,长江上还有1971年5月开工兴建的葛洲坝水电站,1991年开工的雅砻江二滩电站以及大渡河龚嘴电站等。
侠客岛指出,这些已建、在建和规划中待建的密密麻麻的各级水电站,将完整的一条长江不断“熔断”,照此下去,未来的长江上游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水库群,不再是一条奔腾、流淌的真正意义上的河流。这对长江的航运来说,也是灭顶之灾。
在长江水被引向北方的同时,长江沿岸的城市、工业和农业的需水量正在不断增长。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南水北调工程可能会导致汉江水位过低和航运受阻,部分灌溉设施无法使用,一些鱼类的生存受到影响。
同样,三峡工程修建时,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三峡有130万的大移民。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光谦曾表示,“为了保证三峡工程的建设,工程移民是必须的。就工程移民和拆迁移民关系来说,我们国家大部分没有处理好,如果让我打分,应该是不及格。”
他说,三峡移民一部分移走了,但很多人不愿意背井离乡,人太多没法安置,只能往山顶上放,本来山就陡,地质灾害也是一个问题。生活环境没有改善,指望脱贫没有希望,影响不是两三天的事。
对于环境,最直接影响的是珍稀鱼类。
王光谦称,原来三峡工程设计规划的时候,并没有把生态功能考虑进去。“20年前,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几乎是零,十几年前才慢慢认识到生态功能的重要性。”
1994年,三峡工程开工。专家称,三峡工程将使约40种鱼类受到不利影响,约占上游特有种数40%。而由于栖息地面积缩小约1/4,其种群数量势必相应减少。
“还有地质灾害,由于三峡水库水位攀升,快速升降,加上这个地方本来就是地质灾害多发区,滑坡很多,水坝再一泡,就容易坍塌。”王光谦说,三峡工程会引发低震级地震。工程建成后,地震增加了很多,最大震级是6.4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