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人》周刊10月22日发表题为《战争迷雾》的文章,编译如下:
俄罗斯无意与美国及其盟友开战。相反,它愿意通过非武力方式“削弱西方大国的总体政治和战略潜力,破坏国民自信,加剧社会动荡,刺激分裂……在美国人中宣传反英言论,在英国人中宣传反美言论,教唆德国人憎恶美英。存在猜忌就煽风点火,没有就引发猜忌。”这是美国外交“哲人”乔治·凯南1946年在一封著名的电报中所写的。70年后,这封电报现在看来依然没有过时,因为凯南描述的这一体系正在获得重建。
舆论战无孔不入
俄罗斯发动网络攻击,传播虚假信息,不论邻国还是遥远国家的国内事务均横加干涉。在欧洲,俄战机在北约船只上空轰鸣,飞近美国侦察机。美国政府指责俄罗斯通过大规模黑客行动干扰美国总统大选。在叙利亚,俄罗斯暗中破坏美国打败巴沙尔·阿萨德的努力,并威胁将击落攻击俄军的美国战机。
德国联邦情报局正在调查俄罗斯在德国的活动,因为此前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播放了一则一名13岁俄裔德国女孩在柏林遭阿拉伯移民强奸的虚假故事。这则故事在社交媒体上疯传,引发了反对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抗议活动。
俄罗斯向玛丽娜·勒庞领导的法国右翼政党提供资金。极右翼的英国独立党领导人奈杰尔·法拉奇定期出现在克里姆林宫的外语宣传电视频道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上。俄罗斯支持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而这位话题人物也出现在RT上。
所有这些都不新鲜。暗中破坏,伪造虚假信息,再加上使用特种部队,这些都曾是前苏联情报部门的核心。克格勃专门设立了一个负责“积极措施”的部门,目的是削弱西方。它邮寄假的三K党信件,编造故事说艾滋病是美国发明的一种生物武器,还散布约翰·肯尼迪遭暗杀是由中情局密谋策划的等等一系列谣言。
在上世纪70年代领导克格勃的尤里·安德罗波夫是普京崇拜的英雄之一。他设置专门课程训练特工使用这类“积极措施”。在冷战达到顶点时,有1.5万特工参与心理战和假情报战。苏联解体后,这个部门改名了,但从未撤销。
现代技术帮助其扩大了规模;克里姆林宫目前利用大量“投饵人”通过网络社区和社交媒体散布假消息。现代技术还通过发布事件的多个版本来制造混乱。据曾担任美国驻俄大使的北约副秘书长亚历山大·弗什博说,这是一个“永远在变化的故事情节,目的是混淆和迷惑,以制造没有可靠事实、也就没有真相的印象。”
这符合凯南在1946年的评论,即“正是因为俄罗斯人不尊重客观真相(实际上是他们不相信存在客观真相)才导致他们认为所有陈述的事实都是实现某种不可告人目的的工具。”前苏联宣传的目的是提倡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与之不同,现代俄罗斯的宣传是为了显示西方政策和俄罗斯的政策一样是被操纵和虚伪的。
难以评估俄罗斯的这些试图影响海外舆论的行动是否有效,因为它们经常利用已有的情绪,从对精英的理想幻灭到对移民的厌恶。不过,芬兰国际问题研究所的研究结果发现,俄罗斯的宣传几乎没有对西方主流媒体造成影响,也没有带来任何政策变化。强大和自信的西方应该可以轻松地对俄罗斯的媒体攻击置之不理。但冷静的政治思考者注意到西方出现一些“普京恐慌”的迹象。而普京本人称,美国企图把俄罗斯描画为“邪恶帝国”,这显示“俄罗斯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日益提升”。
在俄罗斯人看来,普京恢复了苏联时代的国家地位。据芬兰智库亚历山大研究所最近的一份报告说,西方对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刚好做到了普京所要求的事情:在面对俄罗斯超强的“混合战”能力时提出西方软弱的观点,这暗示了对俄罗斯作为一个强大全球角色的尊重、甚至恐惧。
俄罗斯去年秋天对叙利亚实施干预的目的是强化俄罗斯作为一个全球大国的形象。俄罗斯的干预的确改变了事态发展,使巴沙尔·阿萨德避免了看似不可避免的倒台和令叙利亚的人道主义形势变得更加糟糕。但俄罗斯不太在乎叙利亚的未来。它把叙利亚的战争视作迫使美国承认俄罗斯巩固前苏联势力范围的手段。
图为俄军在叙利亚军事基地内的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