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10月29日电(呼双鹏)10月29日,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主办、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的2016·中国新闻学传播学学科发展论坛在兰州大学举行。 全国新闻学传播学学科领域的著名专家和学术带头人齐聚金城兰州,共商学科建设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学科体系大计。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新闻院系的30多位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以及新华社等业界代表出席了论坛。人民日报甘肃分社社长、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林治波主持论坛开幕式,兰州大学校长王乘代表承办单位致辞。
本次论坛的主题 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学科体系”,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当前我国新闻学学科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学科体系的内涵及实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学科体系的理论框架与知识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学科体系如何体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学科体系如何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和系统性、专业性”以及其他与学科建设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学科体系相关的议题展开研讨。
在主题发言环节,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就学科发展从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新闻学和教育体系和国家各个体系是连接在一起的,学科建设发展需要不断地反馈与调节,新闻学、传播学学科内部的各个部分应该努力做到并存、融合、发展与创新。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罗以澄教授认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要处理好创新与传承的关系,特色和普遍的关系,现实和未来的关系。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张国良教授就当前的传播学形式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无论国内国外,传播学都是方兴未艾的“朝阳学科”,中国传播学经过30多年建设,已取得很大成绩,但任重道远,目前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昆教授表示,新闻传播学小组咨询会成立对学科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他着重介绍了第一本以新闻传播教育为主题的年鉴——《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林治波强调,新闻学传播学学科未来的发展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以民族性为文化特征,以人民性为政治立场,以创新为动力。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丁柏铨教授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关键词:心态、理念、内涵。他指出,我们要有学术的自信,开放的心态,同时恪守原有的精髓,密切关注现实,从实践中汲取营养。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江作苏教授提出了学科建设“一前提五观点”,他指出,在新闻价值与价值新闻关系中,伦理地位处于核心;提出了历史语境传承的独立价值、当代媒介价值取向伦理化、与全社会伦理追求相适应、建构新闻体系的深度要素、职业规范的底线要素五个观点。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蒋晓丽教授从成都召开的c+移动新媒体大会出发,通过对封面传媒2.0发展战略的介绍引出当下新闻学科的发展探讨。她表示,在传媒格局颠覆式的发展背景下,新闻学应该创新观念,积极面对现实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文科处处长、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刘洁教授探讨的主题是中国的新闻学要为世界做贡献,她认为中国新闻学的发展是在追求对世界文明对世界学术发展做贡献的基础上发展的。中国的新闻学如今存在着巨大的利差,在梳理中国新闻学发展历史中,她提出要以中国文化为根面向世界的发展,要立足于中国文化,建立中国的新闻学、中国人的新闻学、中国文化的新闻学。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举玺教授从苏联到俄罗斯,传媒在政治体制变革过程,指出我国新闻事业必须严格遵守党性原则,必须恪守党管新闻。
29日下午,专家学者分为新闻学组和传播学组就不同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