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磨一剑。我省首个综合保税区——贵阳综合保税区,不仅实现了我省综保区零突破,也走出了一条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之路,开启了开放创新新征程。
截至2016年底,贵阳综合保税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87亿元,其中2016年完成53亿元;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4.22亿美元,其中2016年实现13.35亿美元;累计完成实际利用外资2.19亿美元,其中2016年完成1.2亿美元;累计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6.09亿元,其中2016年完成35.4亿元;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30万元,其中2016年完成6925万元。
2013年9月14日,国务院批复成立贵阳综合保税区。2014年9月12日,贵阳综合保税区(一期)通过国家联合验收组正式验收。2014年12月27日,贵阳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
“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贵阳综合保税区开放型经济逆势而进,在面临着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国际贸易持续低迷的外部环境情况下,贵阳综合保税区“一年有进度、两年出形象、三年大发展”,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
贵阳综合保税区坚持从战略上谋划,在整体上布局,做好园区顶层设计,以贵阳综保区总规、控规、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扎实推进开发建设。坚持将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发展的生命线,围绕大数据、大健康、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狠抓企业引进和产业发展。通过平台招商、平台聚商,引进了HPE、富士康、SAS、国信优易、乐视、小i机器人、天鹰无人机等大数据龙头企业,初步形成涵盖数据存储、加工处理、大数据应用、硬件制造为一体的大数据产业链;引进了大龙网、汉邦控股、星力、家有购物、茗之天下茶业等一批标志性企业,促进跨境电商、国际贸易加速发展;引进了阳光七星、瓮福国际等企业,推动科技金融、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管理等现代金融业发展;引进国药集团、科福制药、康康血压、利美康等医药健康企业,建设中关村医药健康园技术研发集聚区和综合服务集聚区。
此外,贵阳综合保税区积极争取到国家外汇管理局给予的9项外汇改革先行先试政策,复制推广了上海自贸区批次进出集中申报、保税展示交易、集中汇总纳税、区域通关一体化等创新政策,极大地提高了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通过信托方式实现综保集团股权融资9亿元,实现了“三个全省第一”,即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已融入境外低成本资金3.1亿美元)、实现了全省第一笔资本金意愿结汇(已结汇1.6亿美元)、全省第一家跨国公司资金集中管理运营。
贵阳综合保税区不断创新实践,走出了内陆地区保税区建设发展新路。